钻秆虫
钻秆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钻秆虫
【药材名称】钻秆虫
【拼音】Zuàn Gǎn Chónɡ
【别名】高粱条螟[成虫名]、高粱钻心虫
【来源】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高粱条螟Diatraea venosata (Walker),以幼虫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各地。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主治便血。
【用法用量】0.5~1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钻秆虫
【药材名称】钻秆虫
【拼音】Zuàn Gǎn Chónɡ
【出处】《东北动物药》
【来源】为螟蛾科动物高梁条螟的幼虫。寻找有虫口的陈旧秫秸,劈开取虫,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成虫体长1.2~1.4厘米,展翅2.4~3.4厘米。头、胸部背面灰黄色,腹部黄白色。前翅灰黄色,翅外方右多数暗褐色条纹,外缘翅脉间有7个小黑点。后翅银白色。幼虫体长2~2厘米,头棕褐色,前胸硬皮板及末节硬皮板淡黄褐色,胸腹部其余各节淡黄色或黄褐色,背面有淡紫色纵纹4条,各节近前缘有黑褐色斑纹4个,近后缘有2个。
寄主为高梁,玉米、粟、麻、甘蔗等。幼虫在寄主茎秆内越冬。
【生境分部】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及广东、广西等地。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治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钻秆虫
【药材名称】钻秆虫
【拼音】Zuàn Gǎn Chónɡ
【英文名】grain insect
【出处】出自《东北动物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螟蛾科动物高梁条螟的幼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oceras venosata Walker
采收和储藏:寻找有虫口的陈旧秫秸,劈开取虫,鲜用,或用沸水烫死,晒干。
【原形态】高梁条螟,成虫体长1.2-1.4cm,展翅2.4-3.4cm。头、胸部背面灰黄色,腹部黄白色,前翘灰黄色,翅外方有多数暗褐色条纹,外缘翅脉间有7个小黑点,后翅银白色。幼虫体长2-3cm。头棕褐色,前胸硬皮板及末节硬皮板淡黄褐色,胸腹部其余各节淡黄色或黄褐色,背面有淡紫色纵纹4条,各节近前缘有黑褐色斑纹4个,近后缘有2个。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寄主为高梁、玉米、粟、麻甘蔗等。幼虫在寄生主戏秆内越冬。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性味】咸;寒
【归经】凉血止血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主血热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或5-10条。
【摘录】《中华本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