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生地、熟地总是傻傻分不清?这份最全的「地黄指南」就可以帮到你
说起地黄,用过中药的就没有几个不认识的,地黄的入药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上面记载地黄:“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八月采根。 ”因其药用地下根块,色泽鲜黄而得名。
传统中医认为,地黄惟以怀庆者为上。怀庆指的是现今的河南焦作地区,是地黄的道地产地。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统称为“四大怀药”。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四大怀药”就已久负盛名,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的地黄在当地都被当作名贵礼品馈赠,被海外人士珍誉为“华药”。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地黄有三种: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
鲜地黄为地黄的新鲜块根直接入药,现药店已大多不供应。
生地黄为鲜地黄烘培后晒至八成干的制品,也称干地黄或生地。
熟地黄为生地黄经照蒸法或照酒炖法处理后的炮制加工品,也称熟地。
生地、熟地,虽同根而生,仅一字之差,用法区别却很大。
01
从性味归经上说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
02
从功效上说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在中药学的分类里,地黄(鲜、生地黄)是清热凉血类的中药,熟地黄是补血类的中药。《本草纲目》也有记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03
从功能主治上说
生地的功能主治
1
清热、凉血、止血
生地黄苦寒入营血分,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又其性甘寒质润,能清热生津止渴 。夏季许多清热解毒凉茶的配方中就含有生地,其用途有许多:
- 若治温热病之高热,口渴、神昏舌绛者,多配玄参、连翘、丹参等药用,如清营汤;
- 若治血热吐衄,常与大黄同用,如大黄散;
- 若治血热便血、尿血,常与地榆同用,如两地丹;
- 若治血热崩漏或产后下血不止、心神烦乱,可配益母草用,如地黄酒。
2
温病后期,滋阴降火
生地黄甘寒养阴,苦寒泄热,入肾经而滋阴降火,养阴津而泄伏热。
- 治阴虚内热,潮热骨蒸,可配知母、地骨皮用,如地黄膏;
- 若配青蒿、鳖甲、知母等用,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津已伤,邪伏阴分,症见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3
养阴生津,润燥通便
生地黄甘寒质润,既能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
- 治热病伤阴,烦渴多饮,常配麦冬、沙参、玉竹等药用,如益胃汤;
- 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可配山药、黄芪、山茱萸用;
- 若治温病津伤,肠燥便秘,可配玄参、麦冬用,如增液汤。
熟地的功能主治
1
治血虚诸症
熟地黄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
- 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如四物汤;
- 若心血虚心悸怔忡,可与远志、酸枣仁等安神药同用。
2
治肝肾阴虚诸证
熟地黄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
- 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可补肝肾,益精髓,如六味地黄丸;
- 与知母、黄柏等同用治疗阴虚骨蒸潮热,如大补阴丸。
- 熟地益精血、乌须发,常与何首乌、牛膝、菟丝子等配伍,治精血亏虚须发早白, 如七宝美髯丹。
此外,熟地黄炭能止血,可用于崩漏等血虚出血证。
04
从性状鉴别上说
生地黄:为黑色厚片,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偶见少量灰色外皮,多粘连,手撕有一定韧性,口尝微甜,无碜口感。
熟地黄:生地黄外形相似,但颜色更黑而具有光泽,断面滋润,中心部往往可看到光亮的油块,黏性足,口尝味甜,无碜口感。
生地黄和熟地黄水洗后水变灰黑色,但无明显沉淀物。
伪品地黄:用冷水浸泡两分钟后水洗,表面出现大量洗脱物,水黑而浑浊;放置30分钟后,水洗液有大量沉淀物。口尝有类似地黄的味道,但极碜口,且漱口不易漱干净。
05
从使用禁忌上说
1
生地黄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湿滞、食少、腹胀满、便溏者需慎用。
2、生地黄忌三白。《药性论》
3、生地黄忌萝卜、葱白、韭自、薤白。《品汇精要》
4、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雷公炮炙论》
2
熟地黄用药禁忌
1、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
2、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更多中药精彩,请加关注 ▼
下一篇:白附片和黑附片的区别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