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健康 > 中药常识 > T >

天茄子

来源: 编辑: 时间:2019-07-11
导读: “中药材天茄子”是【中药养生】下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天茄子 《中药大辞典》:天茄子 刺天茄(《滇南本草》),小闹杨、小颠茄(《生草药性备要》),金钮头(《岭}产地,功效,照片,别名等

天茄子

《中药大辞典》:天茄子

【药材名称】天茄子

【拼音】Tiān Qié Zi

【别名】刺天茄(《滇南本草》),小闹杨、小颠茄(《生草药性备要》),金钮头(《岭南采药录》),五宅茄(《中国树木分类学》),金扣钮、细黄茄(《陆川本草》),勒矮瓜、细颠茄、假茄子、天星子、满天星、五角颠茄(《广西药植名录》),刺茄(《福建中草药》)。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茄科植物紫花茄果实、种子、叶

【原形态】紫花茄,又名:黄木荞,扭茄木、金扣拦路虎、金吊柳。

多年生小灌木,高约1米,被灰色星状柔毛。枝圆柱形,褐色,具粗壮倒钩刺。叶互生;叶片矩圆状卵形,长2~5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钝尖,基部两侧不等,有时近截形,边缘具不规则深波状或浅裂,两面均被星状柔毛,尤以下面为密;叶柄及叶的两面均具散生淡褐色短刺。聚伞花序侧生;小花梗散生短刺,长约5毫米;花蓝紫色;萼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浅钟状,开放前折迭,裂片5,披针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上,花药黄色,顶裂;子房2室。浆果球形,成熟后黄色,光滑无毛。花期春季。

本植物的根(巴山虎)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野生于草地及山坡。分布云南、广东、四川,台湾等地。

【性味】《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治牙齿痛,为末涂之。疗鼻渊,祛风,止头疼,除风邪。"

【复方】①治水臌积滞:小颠茄子,洗净晒干,炒黄研末,同砂糖和匀,沸水调下三至五钱,空心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脓肿溃破:紫花茄干叶研末撒患处(《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乳癌溃疡:取紫花茄鲜叶晒干或烘干研粉,高压消毒,将药粉撒在溃疡面,覆盖消毒纱布。每日1~2次。换药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溃疡面,再撒药粉。注意药粉不能撒在新鲜肉芽或正常皮肤粘膜上,以免引起湿疹、皮炎。上法曾局部应用于50例不同类型的乳癌溃疡,可见恶臭去除,渗液停止,腐肉脱落。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天茄子

【药材名称】天茄子

【拼音】Tiān Qié Zi

【出处】本品原植物始载于《救荒本草》,名丁香茄苗,云:"亦名天前儿。延蔓而生。人家园篱边多种。茎紫多刺,藤长丈余。叶似牵牛叶甚大,而无花叉;又似初生嫩苘叶却小。开粉紫边紫色心筒子花,状如牵牛花样。结小前如了香样而大,有子如白牵牛子,亦大。"《纲目》在"牵牛子"条下载:"白者人多种之。其蔓微红,无毛有柔刺,断之有浓汁。叶团有斜尖,并如山药茎叶。其花小于黑牵牛花,浅碧红色。其实蒂长寸许,生育枯白。其核白色稍粗

【来源】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丁香茄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onyction muricatum (L.) G. Don [Convolvulus muricatus L.;Ipooea muricata (L.) Jacq.]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果熟时采收,取出种子,除去果壳,晒干。

【原形态】丁香茄 ,一年生粗壮缠绕草本。茎圆柱形,具侧扁的小瘤状突起,幼枝绿色,老枝污红色。单叶互生,具长叶柄;叶片心形,先端长锐尖或尾状尖,上面草绿色,具稀疏平展的微柔毛或无毛,下面稍苍白色,具密集的露状小点;脉极突出。花单一或成腋生的卷曲花序,具短而粗的总花梗;花梗肉质,棒状,果熟时极增粗;花两性;萼片5,卵形,肉质,无毛,边缘膜质透明,先端具芒,果熟时显着增大;花冠紫色或淡紫色,花冠管长圆柱形,冠檐漏斗状,裂片5,三角形;雄蕊及花柱不伸出或微伸出花冠外;雄蕊5,花丝长,花药大,基部心形;花盘浅杯状;子房无毛,2室,柱头大,2球状。蒴果球状卵形,具锐尖头。种子4颗,三棱形,黑色。花、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80-1200m的灌丛中或河漫滩干坝等处。

资源分布:云南南部有野生,河南、湖北、湖南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种子卵圆形,略扁,长8-9mm,宽6-7mm。表面淡棕黄色,平滑光亮,背面弓形隆起,中央微显纵沟,腹面为一棱线,棱的一端具明显圆形白色的种脐凹下。质硬,横切面淡黄色,可见2片皱缩折叠的子叶。气微,味微辛、苦。

显微鉴别:种子横切面:栅状组织层径向长约265μm,营养层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簇晶直径约36μm,子叶组织中的分泌腔直径约至85μm。

【化学成分】天茄种子中含有麦角生物碱(ergot alkaIoids)。

【药理作用】天茄种子生物碱成分对金黄色化脓微球菌、枯草芽胞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较强的抗细菌、真菌活性。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泻下;解蛇毒。主大便秘结;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责任编辑: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上一篇:天脚板根
下一篇:天荞麦根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珠海在线新闻资讯频道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5450号-2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309042019 技术支持在线学电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