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尿泡
马尿泡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尿泡
【药材名称】马尿泡
【拼音】Mǎ Niào Pào
【别名】羊尿泡
【来源】茄科马尿泡属植物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 Maxim.,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辛、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外用治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取适量水煎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马尿泡
【药材名称】马尿泡
【拼音】Mǎ Niào Pào
【英文名】RADIX PRZEWALSKII TANGUTICAE
【别名】唐冲嘎保(藏名)
【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 Maxim.的干燥根。秋末果熟后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稍有弯曲,长10~25cm,直径1.3~3cm,少数成不规则状。根茎部分短,长2~3cm,表面暗棕色或淡棕黄色,顶端有数个圆柱状的茎基痕及少数叶柄残痕,近根头处常有明显环状。主根粗壮,表皮淡黄色,中部以下有2~3分枝,具细纵皱纹,并有多数明显横长的皮孔。质较硬,断面粗糙而疏松,呈类白色至黄白色的菊花心,并有放射状的裂隙。气微,味苦。
【鉴别】(1)本品粉末呈浅棕色。淀粉粒众多,单粒圆形、类圆形或盔帽形,脐点点状、裂缝状或十字形,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3分粒组成。草酸钙砂晶众多,较大,锥形四面体或飞鸟形,类三角形或四边形,网纹导管直径25~75μm。薄壁细胞中淀粉粒众多。
(2)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乙醚5ml及10%氨水2滴,密塞,振摇,放置20分钟,吸醚液于玻片上,挥干,加碘-碘化钾试液2滴,2~3分钟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蝶翅状红棕色结晶,长16~26μm。
(3)取本品粉末1g,加氨水润湿,用氯仿10ml回流提取,滤过,滤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有淡蓝紫色荧光。
【炮制】除去杂质。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镇静止痛,解毒,杀虫,消肿。用于炭疽病,热性传染病,白喉,痉挛性腹痛,胃肠道疼痛。外敷治痈肿疔毒,皮肤病。
【用法用量】1~2g。外用以冷开水调敷。
【注意】本品有毒,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马尿泡
【药材名称】马尿泡
【拼音】Mǎ Niào Pào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马尿泡的根及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zewalskia tangutica Maxim.[Man-dragora shebbearei Fisch,;Przewalskia roborowskii Przewals.]
采收和储藏:秋末苗枯或初夏出苗初期采挖根部,去净泥土,晒干。7-8月果熟期采收种子。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5cm。全株被腺毛。根粗壮,肉质。根茎短缩,有多数休眼芽。茎常有少部分埋于地下。叶生于茎下部者鳞片状,常常有少部分埋于地下。叶生于茎下部者鳞片状,常埋子地下,生于茎顶端者密集生,铲形,长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状倒卵形,通常连叶柄长10-15cm,宽3-4cm。先端钝圆,基部渐狭,全缘或微波状,有短缘毛。总花梗腋生,长2-3mm,有1-3朵花;花梗长约5mm,被短腺毛;花萼筒状钟形,外面密生短腺毛,5裂,萼齿圆钝,生腺质缘毛;花冠筒状漏斗形,檐部黄色,5浅裂,筒部紫色;雄蕊5,插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子房球形,花柱细长,显着伸出于花冠外,柱头膨大,紫色。蒴果球状,直径1-2cm;果萼椭圆状或卵状,近革质,网纹凸起,先端平截,不闭合。种子黑褐色,长3mm,宽约2.5mm。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200-5000m的高山砂砾地及干旱草原。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
【性状】怀状鉴别 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25cm,直径1.5-3cm,表面暗棕色或淡棕黄色。主根于根头下部或于离根头数厘米处常分为2-3枝,具细纵皱纹,并有多数浅色横向突起的皮孔。质坚脆,折断时有粉尘,断面粗糙而疏松,类白色至黄白色,皮部很薄,形成层环棕色,木部占极大部分,有多数放射状裂隙。气微,味苦。
种子近肾形秋扁,长约3mm,宽约2.5mm。表面黑褐色,有蜂窝状突起。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最外1列细胞的外壁棕色,木化本内层较纹窄。韧皮射线宽8-20列细胞,多弯曲,常有径向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3-5个成群,直径18-80(-110)μm;木间韧皮部散在,多痊于导管群内侧;木射线常有径向裂隙。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并有细小淀粉粒。
【化学成分】根中含托品碱(tropine),红古豆碱(cuscohy-grine)山莨菪碱(anisodamine),即左旋6-羟基天仙子胺(6-hy-droxyhyoscyamine),天仙子胺(hyoscyamine),去水阿托品(apoat-ropine),樟柳碱(anisodine),东莨菪碱(scopolamin)即天仙子碱(byoscine),托烷醇(tropanol),相思子碱(abrine)。根所含生物碱的90%为天仙子胺。
【药理作用】1.外周抗胆碱作用:山莨菪碱能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肠及膀胱平滑肌收缩和血压下降,并使在体肠管张力变弱,作用强度与阿托品相似,但中枢兴奋作用、抑制唾液分泌作用及扩瞳作用均较阿托品为弱,二者都能对抗和缓解有机磷对动物引起的中毒症状。樟柳碱在麻醉狗、离体兔肠以及在缓解有机磷中毒的试验中,都具有显着的外周抗胆碱作用,5-10mg/kg时就有预防豚鼠组胺性哮喘的效果,平喘作用强度约为阿托品的1/2。
2.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樟柳碱对脑电的影响,对抑制震颤素的镇痛作用以及对抗槟榔碱震颤的作用强度与阿托品近似或约小一倍,较东莨菪碱的作用则约小19倍,对大鼠回避性条件反射的作用较以上二药均弱。樟柳碱5mg/只注入兔侧脑室,可引起翻正反射消失,皮质自发电活动呈不规则高幅慢波,表明樟柳碱有中枢抑制作用,毒扁豆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拮抗其中枢抑制作用,而苄胺唑啉则与之有协同作用。樟柳碱2.4mg/kg注入兔侧脑室,脑电图出现不规则高幅慢波,阻断声刺激脑电波惊醒反应,无惊厥发生;山莨菪碱1-2mg/kg注入兔侧脑室,脑电波为低幅快波,并出现棘波及发作性放电,家兔出现全身痉挛惊厥。清醒兔侧脑室注射山莨菪碱1.5mg/kg,5-30分钟后,在杏仁核出现有规律的向下的单个棘波放电,而后在海马、尾核、中脑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出现连续棘波放电,提示山莨菪碱引起发作性放电的作用部位为杏仁核,静脉注射安定1.5-4.5mg/kg,显着抑制其引起蝗棘波放电及运动性惊厥。
3.对心血管糸统的作用:山莨菪碱8mg%缓慢静滴或2mg/5ml静脉注射,可使失血性休克兔血压回升,死亡率减少,抗休克原理是使休克时痉挛的小动脉扩张,微循环改善,肾血管阻力降低,肾血流量和尿量均增加。失血性休克兔血浆Mg2+含量进行性增加与血压下降呈负相关,肝线粒体Mg2+含量减少,山莨菪碱5mg/kg静脉输入,可显着抑制这些改变,说明山莨菪碱具有稳定休克动物肝细胞线粒体的作用。山莨菪碱125、500μm/ml体外试验对休克大鼠肝溶酶体无直接作用,在离体肝低氧灌流模型上,山莨菪碱62.5μg/ml灌注,对缺氧细胞有保护作用。山莨菪碱10mg/kg静脉注射,对出血性休克大鼠胃肠各部粘膜的血液灌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山莨菪碱对出血性应激性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山莨菪碱5mg/L灌注,对兔肠糸膜缺血小肠的粘膜损伤和组织内钙积聚均明显减轻,表明有钙拮抗作用。山莨菪碱0.3mmol/L,可使豚鼠乳头状肌细胞内动作电位的ERP/APD90增大,传导时间延长,心肌收缩力减弱,0.1mmol/L可抑制顽固的快速自发活动,0.6mmol/L对慢反应动作电位呈部分抑制,表明山莨菪碱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和非特异性的钙通道阻滞作用。山莨菪碱0.01mmol/L,对小牛大脑前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其DNA的合成,也抑制细胞钙内流,提示山莨菪碱对脑血管病有防治意义。
4.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山莨菪碱3×10(-5)mol/L 使乙酰胆碱5×10(-5)mol/L引起的兔虹膜PGE2及6-keto-PGF1α释放量减少,山莨菪碱6×10(-5)mol/L也抑制去甲肾上腺素5×10(-5)mol/L释放虹膜前列腺素,抑制前列腺素释放,对其抗休克作用有利。山莨菪碱50、100、500μmol/L显着减少兔血小板从内源性花生四烯酸形成12-羟-5,8,10-十七碳三烯酸(HHT)及12- 羟-廿碳四烯酸(12-HETE),但不影响外源性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说明山莨菪碱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而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的形成。山莨菪碱500μmol/L对卡西霉素引起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前列腺素PGE2、6-keto-PGF1α及白三烯LTC4、LTB4均减少,也抑制牛主动脉内皮细胞释放6-keto-PGF1α,其钙抗作用可能是抑制前列腺及白三烯释放的重要机理。
5.其他作用:山莨菪碱30mg/kg静脉注射,对肾上腺素静脉注射造成的大鼠肺水肿有预防作用,明显降低肺糸数和死亡率。山莨菪碱4mg/kg静脉注射,对油酸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使肺病变减轻,肺糸数降低,白细胞积聚减少,可能减少白细胞聚集,抑制溶酶体酶及组胺释放,从而减轻肺水肿。山莨菪碱5mg/kg腹腔注射,连续7天,对小鼠肝脾巨噬细胞吞噬198Au颗粒能力有增强作用。山莨菪碱20mg/kg静脉注射可使兔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血栓长度、湿重均小于对照组。山莨菪碱12.5、25、50mg/kg灌胃,连续5天,对吲哚美辛、束缚水浸应激、结扎幽门、无水乙醇起的胃粘膜损伤及胃分泌有抑制作用。
6.体内代谢:山莨菪碱给大鼠静脉注射后,24小时排出药物约39%,无积蓄作用,药物迅速自体内消失,一部分自肾排出,另外可能有半量以上的药物在体内转化成无效物质。
【鉴别】1.取粉末1g,放入50ml带塞锥形瓶中,用氨水0.3ml浸润,15分钟后加入氯仿20ml,冷浸过夜后滤过。取滤液5ml放于蒸发皿中,置沸水浴上蒸去氯仿,加入发烟硝酸数滴,蒸干后残渣呈黄色,加无水乙醇1-2滴及氢氧化钾1小粒,即显紫堇色。(检查莨菪烷生物碱类)2.取粉末0.5g,置试管中,加乙醚5ml与10%氨水2滴,密塞,振摇,放置。吸取乙醚液少量,置于玻片上,挥干,加碘化钾碘试剂2滴,2-3分钟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棕色蝶翅状结晶,长16-26μm。(检查生物碱)3.取粉末1g,加氨水湿润后,加氯仿浸渍。取氯仿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淡蓝紫色荧光。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用浓氨水湿润后,加氯信15ml,在振摇下温浸20min,滤过,滤液供下列试验:(1)取滤液2ml,挥干,用0.25mol-L硫酸2ml溶解残渣,滤过,滤液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2滴,产生红棕以沉淀。(检查生物碱)。
(2)取滤液3ml,置于白磁蒸发皿中,在水浴上挥干,加发烟硝酸数滴,残渣显黄色,继续将硝酸蒸干,加入饱和醇制氢氧化钾溶液数滴,即显红棕色。(检查莨菪烷生物碱类)(3)薄层色谱 取上述滤液5ml,浓缩至小量,作供试品液,另取樟柳碱、山莨菪碱、莨菪碱、红古豆碱、东莨菪碱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中性氧化铝薄板上,以二甲苯-丙酮-无水乙醇-二乙胺(50:40:10:0.6)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味苦;辛;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解痉止痛;消肿。主胃痛;胆绞痛;急慢性胃肠炎;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15-0.3g。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有毒,内服宜慎。"
【摘录】《中华本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