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仙丝
捆仙丝
《中药大辞典》:捆仙丝
【药材名称】捆仙丝
【拼音】Kǔn Xiān Sī
【别名】青龙筋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萝草科植物青龙藤的带根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藤本。茎细弱,多分枝,绿色。叶对生;狭披针形,长3~4.5厘米,宽5~10毫米,全缘;叶柄短,长2~3毫米。伞形花序腋生,具少数花朵;花冠钟形,5裂,淡绿色。蓇葖果纺锤形,长4~5厘米。种子先端有冠毛。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崖边或石隙中。分布陕西、四川。
【性味】淡,温。
【功能主治】活血舒筋,理气祛风。治跌打损伤,下肢冷痛麻木,风湿手足麻木,牙痛。
【复方】①治风湿手足麻木,筋骨损伤:捆仙丝一两。炖猪蹄服。
⑦治牙痛:捆仙丝干根半寸,研粉,含在痛牙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捆仙丝
【药材名称】捆仙丝
【拼音】Kǔn Xiān Sī
【别名】青龙筋、九龙香、还阳草、藤叶细辛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萝摩科植物青龙藤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ondia hnryi(Warb.Ex Schltr.Et Diels)Tsiang et P.T.Li[Cynanchum henryi Warb.Ex Schltr.EtDiel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藤本。茎柔弱,无毛或幼枝上有微毛。叶对生;叶柄长约3mm,被微毛,顶端具丝状小腺体;叶片薄纸质;窄披针形,长3-4.5cm,宽5-10mm,无毛,中脉在下面隆起,侧脉不明显。聚伞花序腋生,长1-2cm;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外面被短柔毛,内面基部有5个腺体;花冠近钟状,花冠裂片5,展开,比花冠筒长,内面被疏微毛;副花冠5裂,着生于合蕊冠基部,裂片三角形;花药先端有圆形薄膜附属物;花粉块长圆形,下垂,花粉决柄弯曲向上升;子房无毛,柱头盘状五角形。蓇葖果单生,狭披针形,长5-6cm。种子先端具白绢质的种毛。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700m的山地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四川等地。
【性味】微辛;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冷痛;牙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
【复方】①治风湿手足麻木,筋骨损伤:捆仙丝一两。炖猪蹄服。②治牙痛:捆仙丝干根半寸,研粉,含在痛牙处。
【摘录】《中华本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