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茶叶
苦茶叶
《中药大辞典》:苦茶叶
【药材名称】苦茶叶
【拼音】Kǔ Chá Yè
【别名】小白蜡、苦味散、苦丁茶(《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日本毛女贞的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约2米.枝褐色或灰褐色,有多数白色皮孔,小枝密被短柔毛。叶对生,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革质,上面有光泽,下面主咏突出;叶柄长3~12毫米。花序为三角状圆锥形,长5~12厘米;花小,白色,有短梗;萼钟形,先端有4浅齿;花冠4裂,裂片较冠简稍短;雄蕊2,花药长椭圆形;雌蕊1,柱头棒状。浆果状核果,长椭圆形,稍弯,热时紫黑色。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
【药理作用】日本毛女贞叶的醇提取物,能提高离体蛙心的收缩幅度,静脉注射于猫,也可看到心收缩的增强(在位心脏的直接描记)。树脂样物质的醇溶液或叶的醇提取物能降低血压,对离体兔耳血管呈收缩作用。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凉,味苦微甘。"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火眼,口疳,齿匿,乳痈,肿毒,汤火伤。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清凉解热,利尿。"
②《贵州民间药物》:"清火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熬膏。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复方】①治火眼初起:苦茶叶五、六斤,熬浓汁过滤,再继续熬成膏,摊纸上,做成膏药,外贴两眼,每晚一次,贴三、四次。又治一切无名肿毒,湿疮烂疡,膏布摊外贴。又治小儿口中发热腐烂,膏调温开水,日服三次,并治腹中热痛。
②治热牙匿:苦茶叶捣烂后,放牙缝中。
③治乳痈已溃烂,流黄水者:苦茶叶、糯叶各一两,晒干研末,另用苦茶叶煎水洗,又用此药水调药末,外敷患处,但须留头,一日一换。
④治汤火伤已化脓:苦茶叶焙干为末,先以苦茶叶煎水先净伤处,再上此药。(选方出《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茶叶
【药材名称】苦茶叶
【拼音】Kǔ Chá Yè
【别名】小白蜡、苦味散、苦丁茶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日本女贞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trum japonicum Thunb.[L.Japonicum Thunb.var.pubescens Koidz.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复、秋季采收,鲜用或洒十。
【原形态】大型常绿灌木,高3-5m。幼枝圆柱形,稍具棱,节处稍压扁。单叶,对生;叶柄长1.5-1.3cm,上面具深而窄的沟;叶片厚革质,椭圆形或宽卵状椭圆形,稀卵形,长5-8cm,宽2.5-5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圆形,叶缘平或微反卷,下面具不明显腺点。圆锥花序塔形;花序轴和分枝轴具棱,第2级分枝长达9cm;花梗极短;小苞片披针形,长1.5-10mm;花萼长1.5-1.8mm,先端近截形或具不规则齿裂;花冠长5-6mm,花冠管长3-3.5mm,裂片与花冠管近等长;花药长圆形,长1.5-2mm,稍伸出于花冠管外;柱头棒状,先端浅2裂。果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10mm,径6-7mm,直立,呈紫黑色,外被白粉。花期6月,果期11月。
【生境分部】我国各地有栽培。原产日本。
【性状】性状鉴别 叶多破碎,部分数片粘合,呈绿褐色、茶褐色或棕褐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上面平滑光亮,下面主脉突起;叶柄长0.3-1.2cm。
革质,质脆。微具焦糖气,味苦、甜。
【药理作用】日本毛女贞叶的醇提取物,能提高离体蛙心的收缩幅度,静脉注射于猫,也可看到心收缩的增强(在位心脏的直接描记)。树脂样物质的醇溶液或叶的醇提取物能降低血压,对离体兔耳血管呈收缩作用。
【性味】苦;微甘;性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肝火;解热毒。主头目眩晕;火眼;口瘠;齿慝;无名肿毒;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代茶饮;熬膏。外用:适量,熬膏贴、煎水洗、研未撤或调敷。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方药集》:清凉解热,利尿。
2.《贵州民间药物》:清火解毒。
【摘录】《中华本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