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贯众
灰贯众
《中药大辞典》:灰贯众
【药材名称】灰贯众
【拼音】Huī Guàn Zhònɡ
【别名】蜈蚣草
【出处】《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对生耳蕨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根状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生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5~10厘米,基部以上禾秆色,疏生鳞片;叶片披针形,纸质,长15~25厘米,中部宽2.5~3.5厘米,基部几不变狭,近光滑,一回羽状;中部羽片长1.2~1.8厘米(基部一对略短),基部宽6~8毫米,斜长方形或菱状三角形,锐尖头而具一凸尖,基部上侧较宽,三角形凸起,下侧平切,边缘具三角状尖锯齿;叶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通常仅在主脉上侧排成1行(有时下侧上部有1~3枚);囊群盖圆盾形,多少有锯齿。
【生境分部】生石灰岩缝中。分布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台湾等地。
【性味】酸涩,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消肿,利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研末撤。
【复方】①预防感冒:对生耳蕨五钱,水煎当茶饮。
②治跌打损伤:对生耳蕨、马鞭草,捣碎,敷患处。
③治外伤、蛇咬伤:㈠对生耳蕨叶,捣碎(先将患处污血吸出)敷患处,如伤口溃烂.则将此叶研末,敷患处;㈡如肿势向上升:对生耳蕨一两,大蒜一钱,雄黄少许,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灰贯众
【药材名称】灰贯众
【拼音】Huī Guàn Zhònɡ
【英文名】Triangular-toothed Shield Fern
【别名】蜈蚣草、胃痛药、小牛肋巴、昏头鸡、蓖子草
【出处】出自《湖南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对生耳蕨的全草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deltodon(Bak.) Diels[Aspidium deltodon Bak.]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20-35cm。根茎直立,与叶柄基部密被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5-10cm,向上疏生鳞片;叶片披针形,长15-25cm,中部宽2.5-3.5cm,近光滑,一回羽状;中部羽片斜长方形或菱状三角形,锐尖头,基部上侧较宽,三角形突起,下侧平切,边缘具三角状尖锯齿;叶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先端,通常仅在主脉上侧排成1行(有时下侧上部有1-3枚);囊群盖圆盾形,多少有锯齿。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800m的山坡石灰质岩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西南及安徽、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酸;涩;微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感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蛇咬伤;预防感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