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膝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牛膝
【药材名称】川牛膝
【拼音】Chuān Niú Xī
【英文名】RADIX CYATHULAE
【别名】甜川牛膝、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白牛膝、拐牛膝、龙牛膝
【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炕或晒至半干,堆放回润,再炕干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0~100厘米。主根长圆柱形,粗壮,直径0.8~1.5厘米,土棕色,味微甘。茎下部近圆柱形,中部近四棱形,疏被糙毛,节处略膨大。叶油节部对生,近四棱形,具条纹或沟纹。叶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秋季顶生或腋生多数绿白色小花,密集圆头状。胞果长椭圆形,略压扁,暗灰色。种子卵形,赤褐色。
【性状】本品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60cm,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皮层窄。中柱大,三生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 4~11轮,内侧维管束的束内形成层可见;木质部导管多单个,常径向排列,木化;木纤维较发达,有的切向延伸或断续连接成环。中央次生构造维管系统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见稀疏导管分布。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方晶。
粉末棕色。草酸钙砂晶、方晶散在,或充塞于薄壁细胞中。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0~80μm,纹孔圆形或横向延长呈长圆形,互列,排列紧密,有的导管分子末端呈梭形。纤维长条形,弯曲,末端渐尖,直径8~25μm,壁厚3~5μm,纹孔呈单斜纹孔或人字形,也可见具缘纹孔、纹孔口交叉成十字形,孔沟明显,疏密不一。
【炮制】川牛膝: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为圆形薄片,厚0.1~0.2cm,直径0.5~3cm。表面灰棕色,切面淡黄色或棕黄色。可见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
酒川牛膝:取净川牛膝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性味】甘、微苦,平。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4.5~9g。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川牛膝的图片
《中药大辞典》:川牛膝
【药材名称】川牛膝
【拼音】Chuān Niú Xī
【出处】《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蒽草的根。川牛膝的根,秋冬均可采挖,栽培品以生长3~4年者为好,挖得后,去净泥砂,切去残存的地上茎及须根。烘干或晒至半干时,经发汗后再晒至足干。野生的多系阴干或晒干。
【原形态】①川牛膝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主根圆柱形,直径0.8~1.5厘米,外皮棕色。茎下部近圆柱形,中部近四棱形,疏被糙毛,节处略膨六。刑讨生,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3~13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密叠倒伏糙毛,下面密生长柔毛;叶柄长0.3~1.5厘米。花绿白色,头状花序数个于枝端排成穗状;苞片卵形,长3~5毫米,干膜质,先端具钩状芒刺;苞腋有花纹朵,能育花居中,不育花居两侧;不育花的花被退化为2~5枚钧状芒刺,能育花的花被5,2长3短;雄蕊5,花丝基部密被长柔毛;退化雄蕊5,长方形,狭细,长钓O.3~0.4毫米,宽O.1~0.2毫米。先端齿状浅裂;雄蕊基部外侧围绕孑房丛生的长柔毛较退化雄蕊为长;雌蕊子房上位,1室,花柱细。胞果长椭圆状倒卵形,长2~5毫米。种子卵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野生于林缘、草丛中或栽培。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②头花蒽草
形态与川牛膝相似;其主要特征:叶呈广卵形、倒卵形,亦有椭圆形者。头状花序近单生,或近中央顶生者有数个作短穗状排列;退化雄蕊较粗大,长0.5~1毫米,先端深裂,常呈撕裂状或流苏状,时有分枝;雄蕊基部外侧丛生的柔毛较稀,且较退化雄蕊为短或等长。
野生或栽培。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川牛膝商品有2种:一为川牛膝,一为麻牛膝:
①川牛膝
又名甜牛膝。为植物川牛藤的干燥根,根条星圆柱状,不扭曲或略扭曲;根头部膨大,根下端渐细,或有少数细小侧根,长约30~70厘米,直径约1~2厘米。全体具纵皱纹及,侧根去掉后的痕迹;表面棕黄色或黑灰色。质坚韧,不易折断。切面灰黄色至暗棕色,可见许多色较浅淡的小点,并析出油质物,排列成环约3~8层,中心的一个较大。味甘或微苦,无香气。"
主产于四川的雅山、乐山、西昌。
②麻牛膝
为植物头花蒽草的干燥根,性状与川牛膝相似,但根条较短,呈长圆锥形或圆柱状锥形,两端粗细相差较大,一般扭曲。质柔而易折断(但较老的根亦不易折断)。味甘,后极苦或麻。
主产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及云南。
【炮制】川牛膝: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为圆形薄片,厚0.1~0.2cm,直径0.5~3cm。表面灰棕色,切面淡黄色或棕黄色。可见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
酒川牛膝:取川牛膝片,照酒炙法炒干。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微苦,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通经,活血。治风湿腰膝疼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妇女经闭,症瘕。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①《药材资料汇编》:"治打扑刀伤,有缓和疼痛之效。"
②《中药志》:"破血下降。"
③《中药材手册》:"功多祛风利湿,其他和怀牛膝相同。"
④《四川中药志》:"祛风利湿,通经散血。治寒湿腰腿骨痛,足痿筋挛,妇女经闭及症瘕,淋病,尿血,阴痿、失溺。"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四川中药志》:"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孕妇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川牛膝
【药材名称】川牛膝
【拼音】Chuān Niú Xī
【别名】牛膝、天全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大牛膝、拐牛膝、甜牛膝、甜川牛膝、龙牛膝
【出处】出自《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C.capitataauct.non Moq.; C.Tomentosa auct. Non(Roth) Moq.」
采收和储藏:播种后3~4年收获。于10~11月植株枯萎后挖掘根部,去掉泥土、芦头和须根,割下侧根,使主根、侧根成单支,扎成小把用微火烘炕或曝晒,半干时堆积回润后,再烘或晒至全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主根圆柱状,皮近白色。茎略四棱,多分枝,疏生长糙毛。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椭圆形或狭椭圆形,少数倒卵形,长3-12cm,宽1.5-5.5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贴生长糙毛,下面毛较密。复聚伞花序密集成花球团;花球团多数,直径1-1.5cm,淡绿色,平时近白色,在枝端花序轴上交互对生,密集或相距2-3cm;复聚伞花序3-6次分歧;聚伞花序两性,花在中央,不育花在两侧;苞片卵形,长4-5mm,光亮,先端刺芒或钩状;不育花的花被片变成具钩的坚硬芒刺;两性花长3-5mm,花被片披针形,先端刺尖头,内侧3片较窄;花丝基部密生节状束毛,退化雄蕊长方形,长0.3-0.4mm,宽约为长的1/2,先端齿状浅裂;子房圆筒形或倒卵形,长1.3-1.8mm,花柱长约1.5mm,宿存,柱头头状。胞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3mm,直径1-2mm,淡黄色,包裹在宿存花被内。种子椭圆形,透镜状,长1.5-2mm,带红色,光亮。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m以上的地区。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湿潮气候。四川省多栽培于海拔1200~2400m的高寒山区。以1500~1800m的山区栽培为最好,根的品质、产量均高,宜向阳、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上栽培。忌连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应采收3-4年生植株的种子作种。春播3-4月;秋播9月。主产区采取高山春播,低山秋播。播种前用草木灰加入少量人畜粪水湿润后与种子充分混合。穴播,按行株距各33-45cm开穴,穴要浅平,施肥后每穴撒拌灰种子一撮,约有种子10粒左右;条播行距33~40cm。每1hm2用种量7.5-11.25kg。
田间管理 出苗后,待苗高5~6cm和10cm时,各间苗1次,每穴定苗2~4株。条播按株距10cm定苗。第1年中耕除草3~5次,以后每年2~3次。每年结合中耕追肥2~3次,第1、2次施人畜粪水,或腐熟油饼;第3次施人畜粪水、草木灰,也可以施氮磷钾复合肥料、尿素等,并培土根部防冻。病虫害防治 白锈病,发病初期可喷1:1:120波尔多液防治。根结线虫病为害,防治应忌连作,选用无病地。大猿叶虫为害,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毒杀。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稍弯曲,略有分枝,长25-60cm,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及侧根痕,并有明显横长突起的皮孔;报上部残留木质根茎。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断续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
以条粗壮、质柔韧、分枝少、断面浅黄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中柱大,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4-11轮,外轮维管束较小,向内渐大。木质部有导管及纤维。中央次生构造分成2-9股。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 本品断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淡绿黄色荧光,滴加1%氢氧化铵后显绿黄色荧光。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版规定:本品水浸出物不得少于65.0%。
商品规格 一等:根上中部直径1.8cm以上;二等:上中部直径1cm以上;三等:中部直径1-0.4cm,长短不限。
【化学成分】根含β-蜕皮甾酮(β-ecdysterone)[1]及微量元素钛(Ti)(12.5μg/g)等[2]。
【药理作用】1.蛋白质同化作用 本品所含昆虫变态甾体激素具有强的蛋肉质合成促进作用,给小鼠ig或ipl次羟基促脱皮甾酮后2小时左右,即可见小鼠肝脏细胞核、线粒体以及微粒体中氨基酸前体掺入增多,4小时时作用更强,其作用强度与4-氯睾丸酮效果相似。同时在肾脏中也可见蛋白质合成增强现象,但于4小时后回复原有水平。杯苋甾酮亦有类似作用,每日给小鼠仅5mcg,即可见明显效果而无任何毒性反应。
2.抗生育作用 本品的3种提取物,即苯提取物(A),乙酸乙酯提取物(B)和醇提取物(C)具有对小鼠抗生育和抗着床作用。(A)250mg/kg剂量对雌鼠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有效率达100%,(B)250mg/kg有效率达63.7%,而500mg/kg剂量有效率达90%以上,(C)500mg/kg抗生育效果为40-54%。抗着床实验表明,A500mg/kg有效率达100%,B500mg/kg有效率为66.7%,C500mg/kg有效率为40%,其中以A的作用最为显着。
3.其它作用 本品所含的杯苋甾酮具有雌激素活性,未成熟大鼠pol0或500mg/(kg·d),共3日,子宫重量增加,但对卵巢重量影响不大。流浸膏对未孕猫的子宫有弛缓作用。但对已孕子宫则有强力的收缩作用。
【鉴别】理化鉴定:1.本品的断面,置紫外灯下观察,显淡黄绿色荧光;滴加1%氢氧化铵后,显绿黄色荧光。2.按怀牛膝项下进行皂甙的泡沫试验与溶血试验均呈阴性反应。
【性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祛风利湿。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或泡酒。
【注意】《四川中药志》: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
【各家论述】1.《药材资料汇编》:治打扑刀伤,有缓和疼痛之效。2.《中药志》:破血下降。3.《中药材手册》:功多祛风利湿,其他和怀牛膝相同。4.《四川中药志》:祛风利湿,通经散血。治寒湿腰腿骨痛,足痿筋挛,妇女经闭及症瘕,淋病,尿血,阴痿、失溺。配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治妇女经闭;配狗脊、寄生、杜仲、威灵仙等治腰膝骨痛;配羌活、桂枝、苍术、秦艽、防风等治风湿关节痛;配当归、曲麦、木通、滑石、冬葵子等治产妇胞衣不下或胎死腹中。
【摘录】《中华本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