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韭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天韭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韭

【药材名称】天韭

【拼音】Tiān Jiǔ

【别名】茖韭、山葱、茖葱、鹿耳韭

【来源】百合科葱属植物天韭Allium victorialis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鲜用。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止血,散瘀,镇痛。用于衄血,瘀血,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天韭

【药材名称】天韭

【拼音】Tiān Jiǔ

【别名】天蒜、鹿耳韭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簪叶韭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圆柱状,外包残存的棕网状叶鞘。叶基生,1~2枚,卵状心形,长13厘米,宽约8厘米;叶鞘白色,膜质,抱茎。花茎自叶鞘间抽出,纤细,高35~45厘米;伞形花序,顶生,近圆球形;花白色,具细梗;花被6;子房上位,3室。蒴果。种子黑色。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疏林下。分市陕西、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散瘀,镇痛,祛风,止血。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衄血,漆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天韭

【药材名称】天韭

【拼音】Tiān Jiǔ

【英文名】Herb of Plantainlily-leaved Onion

【别名】天蒜、鹿耳韭、玉簪叶、茗葱、岩蒜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簪叶韭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ium funckiaefolium Hand.- Mazz.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鲜用。

【原形态】玉簪叶韭,多年生草本。鳞茎圆柱状,外包残存的棕网状叶鞘。叶基生;有长柄;叶鞘白色,膜质,抱茎;叶片1-2枚,卵状心形长达13cm,宽约8cm。花葶自叶鞘间抽出,纤细,高35-45cm;伞形花序顶生,近圆球形;花白色,具细梗;花被片6;子房上位,3室蒴果。种子黑色。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陕西、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止血;解毒。主外疮种痛;衄血;漆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打赏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联系我们   |   PC版   |   返回

Copyright © 珠海在线 版权所有 蜀ICP备13026535号-16